在與客戶討論績效如何實現(xiàn)預期目標時,客戶很快將談話跳到了解決方案上,咨詢師一再引導客戶詳細陳述績效管理的過程,遺憾的是,話不過三,客戶又跳到了“應該采用什么考核方式?用什么樣的工具能夠解決不達標的問題?......”。這種忽視過程直接跳到解決方案的方式很難讓績效得到改進,即時短期有效,也不可能有持續(xù)的效果。因為這些“快餐式”解決方案很多原因是建立在“假設”基礎之上的,這些假設可能不準確、不完整,導致績效基礎本身就不牢固或者不對。這也是很多企業(yè)績效難以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不同情況下,績效不好有多種原因,可能需要多個解決方案。如,可能需要改進信息系統(tǒng),也可能是需要制定清晰的績效標準,也可能是人手不足需要補充人手等等。在“以結果為導向”的管理理念指導下,這種“直接要方案”的心態(tài)可以理解。但如果解決方案與原因沒有根本的內(nèi)在聯(lián)系,實在是對資源的浪費,甚至是對管理的誤導。
作為績效咨詢顧問,在與客戶溝通階段,需要的是“培訓式”(很多客戶對績效管理了解的只是表面,不懂理論和邏輯)溝通,讓客戶清楚知道尋找問題的原因并非看起來那么簡單,與客戶一起判斷導致業(yè)務水平低或績效結果差或造成可能妨礙成功的障礙原因,確定原因后,咨詢顧問與客戶一起制定和實施將能產(chǎn)生期望效果的解決方案。這種共識共享共同解決問題的思路才是績效咨詢正確的打開方式。

企業(yè)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常常是因為出現(xiàn)了看得見的癥狀,如果想改變,企業(yè)需要“透過現(xiàn)象看到本質”。面對問題,只針對癥狀而沒有找出根本原因就給出的“藥方”,可能有效,也可能會讓問題持續(xù),甚至惡化?冃Ц倪M恰恰是企業(yè)感覺自己找不到原因了,才找咨詢公司尋求解決方案的。咨詢公司如果想真正給客戶解決問題,必須探究問題的根本,否則很難達到預期效果。
為了深入了解原因,訪談是必不可少的,但在訪談中經(jīng)常遇到如下場景:
咨詢師:為什么不執(zhí)行你工作職責中的這項內(nèi)容呢?
被訪者:沒有時間,或感覺沒有必要。
這種回答是現(xiàn)象,不是根本原因。當聽到“時間不夠”的回答時,一般會追問“是什么引起你的時間不足?”。很多的答案是太多事務要處理。此種情況下,需要了解其真實的工作做了哪些,如果確實事務工作過多,則解決方案需分析減少或去掉行政性事務的必要性。同樣的邏輯可以用來分析其他問題。一旦確定了原因,就可以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。
識別原因,是為了幫助客戶(或員工),而不是走形式。所以,咨詢時,客戶如果直接插入到方案解決層面,除非咨詢師對這個企業(yè)非常了解,基本很難做出“行得通、落到地”的績效改進方案。
聲明:本公眾號非原創(chuàng)圖文源自網(wǎng)絡或其他途徑,版權歸原創(chuàng)作者所有。編輯時會略有修改,如有侵權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糾正。
